新闻中心

探索学术前沿 共话国际合作 | 我校国际学术周圆满落幕

国际科学研究合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强国论述中,破解发展难题的致胜法宝。为响应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科学研究质量提升“登峰工程”、国内外合作交流质量提升“丝路工程”要求,以冲刺国际顶尖水平研究为目标,我校国际合作交流处依托金融科技和金融计量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及各学院外国专家资源,邀请一批国际顶尖学者、学术生力军来校开展为期二周的学术活动。

6月14日至6月26日,美国埃默里大学艺术与科学杰出经济学教授,皇家统计学会、美国统计学会会士Esfandiar Masasoumi,美国德保罗大学Richard H. Driehaus行为金融学讲席教授炎宏军,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教授Jonathan Andrew Batten,香港城市大学助理教授、互联网挖掘实验室成员王小辉应邀访问我校,与学校师生分享前沿研究,探索合作思路。活动期间,Masasoumi作了题为《Sufficient Statistical Measures of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的讲座,Batten作了题为《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the Use of Debt b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的讲座、王小辉作了题为《大语言模型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的讲座,三场讲座分别探索了金融计量、国际金融、金融科技和数据科学方面的前沿研究,吸引了劳动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统计学院、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及中国人民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的众多师生,讲座覆盖超过200人。

1.png2.png3.jpg

活动期间,学校组织两场论文工作坊,由炎宏军教授、Jonathan Batten教授主持。与会教师汇报《Homesick after Going Global? Cross-boarder IPO and home country competitiveness》《Idiosyncratic Risk and Household Stock Market Participation》等8篇论文。工作坊主持人与论文汇报人展开多轮交流,就论文创新点、核心假设、计量方案等方面“全面问诊”,给予深入的评阅意见,点明多篇文章中的不足之处。论文工作坊期间,金融学院、国际经济管理学院教师还就市场微观结构、公司财务违规、家庭投资组合方面的研究设想同主持人进行交流,为后续展开合作研究、探索顶尖期刊投稿策略提供了宝贵建议。两位主持人勉励学校师生“研究设想要尽早变成数据”,以更加积极高效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研究生涯。

4.jpg5.jpg

6.jpg7.jpg

为进一步加深拓宽国际合作研究机会,活动期间,国际合作交流处邀请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Myat Su Han、金融学院博士后Said Muhammad就外籍科研基金项目申报进行了分享。活动筹备和上线期间,我校金融科技和金融计量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与美国西肯塔基州大学Johnny Chan教授、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Evgeny Lyandres教授、法国EDHEC商学院Peter Szilagyi教授会谈,就来校开展科研国际合作,邀请我校师生访学进行深入交流。学校还邀请了美国乔治·梅森大学Stephen Olson讲座教授为我校学生进行为期三周的暑期国际课程。外国专家就学校高水平科研成果发表、合作模式、合作发展规划和青年外籍教师培养给予宝贵建议。未来我校将充分用好国家外专引才政策,留基委公派出国机会,不断提高引智工作质量,开拓学校国际化交流工作新思路。

本次国际交流周活动从4月中旬启动策划。国际合作交流处同学校多个单位反复沟通,确定拟邀请专家名单,确保专家访问期间的后勤保障、访问接待、场地调配等工作顺利进行。活动期间,来校专家游览学校校园、参观校史馆、调研AIGC智慧教室,对学校发展历程、“六大工程”等校情校况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高度评价学校的发展愿景、数智化转型成就以及学校师生的科研能力。预计下半年引智基地还将开展系列专题工作坊,就本次活动中师生重点关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实操运用”“新金融计量方法”“英文论文写作”“青年学术培养”四个方向邀请知名外籍专家进行交流。

活动期间,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金融科技和金融计量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任尹志超会见部分来校学者。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魏华颖、科研处副处长何枫、金融学院副院长赵大萍,引智基地联络员沙叶舟等参加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