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奋力谱写新篇章|国际合作交流直属党支部党员学习热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并发出了“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号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际合作交流直属党支部组织党员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渠道收听收看。9月13日,直属党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召开专题学习会,并结合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实际,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党员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推动学校国际化办学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未来,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作风推动学校国际化进程。

国际合作交流直属党支部书记 李娟婷: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会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新时代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教育强国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为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使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未来,国际合作交流直属党支部定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住历史机遇,加强改革创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统筹学校优势资源,落实学校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丝路工程”,不断扩大我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朋友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丽传播者,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兼国际合作交流直属党支部副书记、国际学院院长 刘文川: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首经贸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国内外合作交流质量提升“丝路工程”,构建高水平开放办学格局。学校更高水平国际化战略的实现要立足持续加大高水平海外教育资源引进力度、加大国际留学生的比例促进文化融合、提升学生出国比例扩大国际视野、保持教师的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国际处和国际学院作为学校统筹国际化推进的管理和教学部门单位,要做好学校提升国际化水平的路径设计,为建设一流国际化大学、服务首都对外开放和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兼国际学院副院长 赵灵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国际合作交流是高校的“必答题”,应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站位谋划国际化发展战略,搭建高水平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培育高质量国际化创新人才。坚持引进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助推高水平合作办学,坚持质量为先擦亮“留学首经贸”特色品牌,培养更多兼具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优秀经贸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 魏华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作为一名在国际合作交流一线工作的老师,我会深刻领悟和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扩大我校国际合作交流的朋友圈,有效地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助力推进我校“三型一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贡献自己更多的力量。

国际学院副院长 于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在本职工作中一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加强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建设,为留学首经贸工程作出自己的贡献。

国际学院院长助理 边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所理解的教育家精神可以概括为“爱国情怀、道德榜样、智慧育人、终身学习、仁爱之心、文化自信、创新精神”,这也是我成长与发展的根本遵循。未来,我将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以至诚报国的情怀继续教育事业,修身立德,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关注学生成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持续自我完善,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并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会主席、党支部委员 周磊:作为国际汉语教师,我们肩负着新时代向国际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汉语言的责任,应该积极学习、用心思考、努力践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强调的“守正创新”的思想,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从当代世界各国人民共有和特有的生活经验、现实需求、价值追求的角度寻找共鸣点。我们看到在新时代,随着国际汉语教育形式的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面临着创新和改革:从单纯语言教育到以职业语言教育输出促进语言教育的转变,从传统教学手段到新时期AI智能教学技能的研发和应用等。作为一线的汉语教师,“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更应“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积极利用以人工智能、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丰富的云端学习资源,为国际学生打造轻松有趣、沉浸互动的中文学习体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

党支部委员、国际学院留学生培养办公室主任 朱燕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国际中文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国际学生教育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传播中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根据“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为这些国家培养一批批精通汉语、熟悉中国文化的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知华、友华人才,这些都是服务于国家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我们要加强汉语言和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了解国情社情,涵养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开阔国际视野,提升国际中文教育胜任力。

国际学院教师 许晓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深刻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素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务实功,求实效,为国家的教育强国建设奉献一份绵薄之力。

国际学院教师 李红: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期国际汉语教育队伍中的一员,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工作的题中之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和工作中传播正确理念,展示正面形象,培养学生知华友华爱华的意识,为实现教育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国际合作交流处党小组组长 吴瑛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联合科研项目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我们要坚守教育初心,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未来,国际合作交流直属党支部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党支部还将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培养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